新華社天津5月26日電(記者周潤健)“月亮升起來已是‘帶食而出’,因此我只觀測到了生光的部分,月面上的紅色在一點點褪去,真的像極了姑娘羞紅的臉龐。”北京市天文愛好者王俊峰說。
26日晚,年度最大滿月“疊加”年度唯一月全食所形成的“超級月全食”如約現身天宇,為公眾帶來了難得一見的視覺盛宴。
這場“超級月全食”始于北京時間5月26日16時46分(半影食始),經過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等階段,結束于21時51分(半影始終),全部過程歷時5小時零5分。我國除西藏西部、新疆西部以外,其他地區可見“帶食而出”。其中“全食(即‘紅月亮’)”階段從19時09分到19時28分,持續時間較短,只有不到20分鐘。
為了觀測這一天文奇景,王俊峰提前就選好了西直門附近的一處高樓進行觀測。“今天下午一場陣雨把天空洗得湛藍,大氣通透性非常好,非常適合觀測。”王俊峰說。
在天津,天文愛好者馬強也早早在自己的QQ群發出“召集令”,最終,他們一行二十幾人選擇了一處高樓進行觀測。
“天津的月出時間是19時22分,剛好是‘紅月亮’階段,但月亮此時剛升出地平線,再加上有云層干擾,沒能看到全食階段,只看到了一定程度的月偏食。‘超級月亮’少了一角,真的就像被‘天狗咬掉一小塊’,也是很難得的畫面。”馬強說。
當日,天津科技館聯合天津市天文學會專門舉辦月全食觀測活動,并邀請市民參加。為了方便大家觀測,科技館和一些學校的天文社團帶來了好幾架小型折射天文望遠鏡,并放置在科技館前廣場上。
“因天氣、月亮地平高度過低等原因,公眾未能目睹到‘紅月亮’,但生光后,一輪珠圓玉潤的‘超級月亮’也給了觀測者們些許安慰。”天津科技館天文科普專家宋媛媛說。
除了北京和天津外,我國吉林、山西、山東、寧夏等地的公眾也都觀賞了月圓月缺的美妙景色。
記者了解到,月全食并不算是罕見的天文現象,下一次我國境內可見的月全食,要等到2022年11月8日,再下一次則要等到2025年9月8日。(完)
編輯:trs_zycf
上一篇:
長三角破除區域壁壘 釋放民生紅利
下一篇:
4月份全國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6926起
新華社北京6月3日電題:高頻高精高靈敏——揭秘風云四號首顆業務星新華社記者胡喆、黃垚、張建松6月3日凌晨,風云四號B星搭乘...
天文科普專家介紹, 6月的天宇, “婚神星沖日”“日環食”“金星合月”等一大波天象來襲,感興趣的公眾不要錯過。中國天文學...
新華社北京6月11日電(記者胡喆)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 6月11日,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
據日本氣象廳消息,從當地時間9日夜間至11日7時,日本鹿兒島縣吐噶喇列島觀測到130余次小規模地震,其中最高震級4.5級,目前尚...
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3月31日起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智利大...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王恬、見習記者王苒宇報道:12月10日至11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竹林生態定位站2019年學術年會和湖...
3月14日夜間至15日上午,我國北方地區出現大風沙塵天氣。北方的沙塵天氣引來市民擔心,沙塵會不會影響咸寧?專家表示,根據目...
咸寧網訊(香城都市報記者葛建偉通訊員黃先慧韓福)2月4日,記者驅車來到咸安區南川水庫,看見該區南川水庫管理局工作人員有...
天文專家帶來了9臺天文望遠鏡,供天文愛好者觀測星空。
漫步市區月亮灣路段,道路兩側樹木蔥蘢、滿目蒼翠,猶如進入綠色的世界。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袁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