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制作:馮娟
9月最令人期待的天象即將上演。天文科普專家介紹,27日天宇將迎來一次木星沖日。這次沖日時,木星正好運行至近日點(木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離太陽最近的點)附近,這意味著木星距離地球更近,看起來也更大、更亮。
這是劉東宇2022年9月12日在北京門頭溝拍攝的木星特寫。(本人供圖)
作為肉眼最容易觀測到的天體之一,望遠鏡視野中色彩斑斕的木星深受天文愛好者的厚愛。木星是距離太陽第五近的行星,也是太陽系當中體積和質量最大,自轉速度最快的行星。因木星公轉周期約為12年,中國古代稱其為“歲星”,而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十二地支”概念的主要起源。
截至目前,人類累計發現的5000多顆系外行星(系外行星是指圍繞太陽之外的其他恒星公轉的行星)當中,絕大部分是類似木星這樣的氣態行星——它們沒有類似地球這樣的堅硬巖石外殼,表面被濃密的氫和氦元素包裹。
27日,這顆巨大的氣態行星在夜空中的表演將迎來高潮——木星沖日。木星沖日是指木星和太陽正好分處地球兩側,三者幾乎成一條直線,當天木星被太陽照亮的一面會完全朝向地球。
木星沖日示意圖制作:胡彥竹
天津市科普作家協會理事、北京天文學會會員劉東宇介紹,木星沖日并不算罕見天象,這是因為木星與地球的會合周期大約是399天,這也意味著,差不多每隔13個月左右就會有一次木星沖日。
人們能夠看到木星,主要是由于木星反射太陽光,因此它的亮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它與地球的距離的影響。進入9月以來,木星的亮度不斷增加。在沖日前后這段時間,木星最亮時可以達到約-2.94等。
北京市天文愛好者張國林2022年9月11日在遼寧綏中佳兆業海灘拍攝的木星合月。(本人供圖)
“如果天氣晴朗,木星一定是當晚最不容忽視的亮星,黃昏前它從東南方升起,黎明前它在西南方落下,整晚可見。我國感興趣的公眾可用肉眼直接觀測;若使用雙筒望遠鏡或小型望遠鏡觀測,不僅可以看到木星表面色彩斑斕的平行條紋和赤道南側的大紅斑,還可以看到環繞在木星附近的4顆伽利略衛星。當然,觀看木星不限于沖日當天,其實在前后一個月所見木星的差異并不大。”劉東宇說。
策劃:劉心惠
記者:周潤健、王玨玢、邱冰清
編輯:連長燕、唐健輝
新華社國內部、新華社天津分社、新華社江蘇分社聯合制作
星空工作室 出品
編輯:但堂丹
總策劃:傅華策劃:趙承監制:張旭東文案:侯雪靜攝影:蘭紅光、鞠鵬、李學仁、龐興雷、李濤、王曄、燕雁、劉彬統籌:鄒偉、鞠鵬、...
眉清目秀、臉龐白皙,見人一臉笑意。
村民們正在按設定的種植密度給芍藥種植穴定位,為種植芍藥做準備。
由羅蘭·艾默里奇執導的科幻災難大片《月球隕落》宣布在內地定檔3月25日,影片同時發布定檔預告及海報。
研究人員在一塊拳頭大小的巖石上發現了復雜的“樹枝”狀結構——近1厘米長的主干莖和單側生長的平行管狀分枝,以及共生的大量...
從上映首日僅2.7%的排片占比到本月1日票房破億元,其間的八天是動畫片《心靈奇旅》口碑不斷發酵的時間。”回到家中的喬失落地...
題:特寫:離開地球的日子里新華社記者黎云、張汨汨、米思源3名航天員離開地球的時候,黑龍江依安縣的西瓜還是青綠的秧苗。在湖...
繼2021年12月4日以“長庚”姿態現身的金星迎來全年最亮之后, 2022年2月13日以“啟明”姿態現身的金星將再次迎來全年最亮,屆...
同時,中國天文學者還在推動建設更大口徑的下一代近地天體監測設備,以提高觀測能力,期望在國際小行星監測預警領域發揮更重...
技術只是外衣,內核永遠是人文情懷,創作者在關注世界時代科技前沿的同時,在題材選取、情節設定、形象塑造等方面,也需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