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簡正面
水簡背面
五龍宮遺址遠景航拍。
湖北日報訊 (記者海冰、通訊員王昱峰、魯黎)11月17日,從湖北五龍宮遺址考古發掘匯報會獲悉,持續3年的五龍宮考古發掘收獲重大,其中出土的“水簡(發現于水井的石刻)”,是全國首次發現的明代皇帝敕命的“投龍”簡,系武當山作為“皇室家廟”進行祭祀的重要實物。
五龍宮,位于湖北十堰市武當山,是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古建筑群“九宮八觀”之一。根據文獻記載,五龍宮始建于唐代,明代興盛,清代之后逐漸衰敗,成為遺址,遺址本身同時具有皇家與道家宮觀的兩個關鍵特點。
五龍宮遺址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館員康予虎介紹,配合武當山五龍宮文物保護工程,為深化武當山文化遺產內涵研究,經國家文物局批準,2020年9月至今,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五龍宮中區南廂房以及南區進行整體揭露式考古發掘,發掘面積近7000平方米,主要發現10座房址及兩處水池,出土文物1000余件。其中最重要的發現是水池底部的三組浮雕——五龍浮雕、龜蛇浮雕、火紋及玉兔搗藥浮雕(寓意日月),浮雕年代上限可至北宋,是湖北省內目前發現最早的宗教祭祀場所遺址。同時出土的明代“水簡”為全國首次發現的明代皇帝敕命的“投龍”簡,反映了永樂皇帝命令道教第四十四代天師張宇清在武當山修建“金箓報恩延禧普度羅天大醮”的歷史事件,是明代武當山作為“皇室家廟”進行祭祀的重要實物。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考古學、文獻學的研究基礎上,與北京大學、武漢大學開展古建筑學研究,與安徽大學、浙江大學開展建筑和造像材料的研究,與四川大學開展宗教學研究,均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
在五龍宮遺址考古發掘匯報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故宮博物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科研機構,及北京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的30余位專家學者與會。
專家們認為,五龍宮遺址數量豐富,類型多樣化,是湖北省內迄今為止發掘等級最高、遺跡保存最豐富的道教宮觀遺址。該考古發掘是近年來湖北地區一項重要的田野考古工作成果,也是全國宗教考古與建筑考古的一次重大發現。發掘的遺址規模宏大,又融于山水,為中國明代道教宮觀建筑布局和官式建筑工藝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
(本欄圖片均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擴齡”九價HPV疫苗在湖北接種
下一篇:
湖北省新增兩家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
題:尋找4800年前雞叫城的“打開方式”新華社記者劉芳洲約4800年前,生活在新石器時期的人類能建造什么樣的房屋?前后兩進4開間...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通訊員彭禹希在一般人眼里,考古就是挖古墓、鑒寶。在咸寧市博物館工作期間她先后參與了鄂北地區水...
,考古人員在濟南東郊發掘出12座罕見元代家族墓葬,其中11座為造型刻畫精美的磚雕壁畫墓,另外1座為石室墓。據濟南市考古研究...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9日公布了5月以來的最新發掘成果,考古學家們又新發現了500多件文物,其中包括完整金面具、青銅“神壇”...
李明說,在中國考古史上從未有過在同一墓地發掘墓葬數量如此之大、等級如此之高、延續時間如此之長的先例,這一系列考古發現...
今年是紅山文化發現100周年,也是紅山文化的中心——牛河梁遺址發現40周年。為研討紅山文化最新考古成果,深入發掘紅山文化內...
據了解,此次考古工作中,考古人員可以直接對出土舊石器的層位和標本進行年代測定,從而科學確定薩拉烏蘇遺址舊石器文化的準...
塞加拉地區是古埃及文明核心遺址,多位法老的金字塔和許多貴族的墓地位于此地,其中包括最古老的階梯金字塔。
咸寧網訊(香城都市報記者杜培清通訊員羅娟)近日,經過近一個多月的科學發掘,咸寧市博物館已成功從咸安區向陽湖鎮廣東畈村...
經過持續考古發掘,北宋都城開封的標志性建筑——州橋遺址考古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確定州橋為磚石結構的單孔大橋,橋體規模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