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網訊(記者杜培清? 通訊員劉歡)9月25-26日,第二屆荊楚鄉村文化旅游節在枝江市舉辦,咸寧在活動中大放光彩,收獲了一波省級榮譽。其中,崇陽縣(崇陽提琴戲)、赤壁市趙李橋鎮(趙李橋磚茶制作技藝)、通城縣大坪鄉(通城拍打舞)獲頒“2021-2023年度湖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據了解,崇陽提琴戲源于湖南岳陽花鼓戲,清光緒年間傳入崇陽,因其主要伴奏樂器,是本地藝人們自制的一種拉弘樂器,演奏者以虎口夾住琴桿,將琴筒抵在腰間,站著也能演奏,故稱“提琴”。
2008年,崇陽提琴戲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提琴戲現有傳統劇目120多個,還創作演出30多個現代劇目。全縣農村業余劇團多達80多個,農民演員3000多人,現有23個業余劇團購置有流動舞臺車,年演戲4000余場次,觀眾逾百萬人次。
赤壁趙李橋鎮是歐亞萬里茶道源頭之一,是我國青磚茶、米磚茶的原產地。清乾隆年間(1736—1790年),山西茶商最早在羊樓洞開設“三玉川”“巨盛川”等茶莊,生產帽合茶。1843年,世界上第一塊青磚茶在羊樓洞問世,成為中國黑茶之鼻祖。清咸豐末年(1861年),經過改進制茶技術生產出的青磚茶,在蒙古牧民中享有極高的聲譽。1993年“川”字牌被原國內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號”稱號。2014年,以“川”字牌為代表的趙李橋磚茶制作技藝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5年省文化廳授予趙李橋茶廠為湖北省文化產業示范基地。趙李橋鎮以經濟發展豐富茶文化內涵、以茶文化發展推動經濟發展,達到兩者協同并進。
通城“拍打舞”原名“拍打歌”,自明清以來流傳于通城,由當地民間流傳的以手互相拍打自娛自樂的原生態舞蹈發展而來,屬漢瑤民族山區民間舞蹈,有吳楚文化特點。
2007年,通城拍打舞被省政府列入全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通城拍打舞是漢瑤文化的結晶,具有濃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對促進民族團結,社會和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除在縣內及周邊縣市交流演出外,多次參加省內外及中央電視臺的比賽和演出,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和好評。在全縣范圍內定期開展的拍打舞展演活動, 11個鄉鎮及社區組隊參加,目前已成功舉辦三屆,觀眾人數達萬人以上,成為通城縣群眾文化品牌活動之一。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咸寧市開展居住服務行業消費體察活動
咸寧網訊(記者徐浪?通訊員黃月)昨日,記者從人民銀行咸寧市中支獲悉,人民銀行赤壁支行引導涉農金融機構積極探索“青磚茶...
咸寧網訊特約記者童金健報道:9月18日,在赤壁市舉行的赤壁青磚茶文化研討會,來自全國各地的權威文化專家共同研討赤壁青磚茶...
咸寧網訊特約記者童金健報道:9月18日,在甘肅蘭州舉行的赤壁青磚茶走進絲綢之路專場推介會和在湖北赤壁舉行的赤壁青磚茶高峰...
咸寧網訊記者王恬、通訊員黃月報道:9月9日,人民銀行赤壁市支行引導涉農金融機構積極探索“青磚茶”倉儲質押融資,通過中征...
咸寧網訊記者黃柱、特約記者童金健、通訊員王小軍報道:9月13日,咸寧市場監管局注冊許可科根據評審結果,正式為湖北思貝林生...
一臺可預約沖泡時間的青磚茶智能煮茶機,一批便攜沖泡的赤壁青磚茶聯盟企業產品,一份青磚茶飲用手冊,一位赤壁青磚茶大使上...
作為全國三大茶馬古道源頭之一,咸寧茶文化底蘊十分深厚,茶產業歷史基礎好。針對我市茶葉品牌,市農科院茶科所所長程繁楊說...
盈滿馥郁茶香的制茶車間,承載厚重歷史的青磚茶博物館,一排排寬闊潔凈的廠房、一條條現代化茶葉生產線……8月16日,走進咸安...
四百多年前,赤壁的青磚茶通過絲綢之路進入青海,進入柴達木盆地,進入牧民的日常生活。陳異勇告訴筆者,當時去探索青海市場...
赤壁產茶歷史悠久,尤以青磚茶最富盛名。據赤壁市荷葉塘家庭農場負責人葛桂林介紹,國家標準每公斤磚茶含氟量是300毫克,而這...